-
- 素材大。
- 3.03 MB
- 素材授權: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ppt
- 上傳時間:
- 2017-08-05
- 素材編號:
- 63705
- 素材類別:
- 疾病PPT
-
素材預覽
這是一個關于兒童自閉癥干預機制PPT,主要介紹了自閉癥兒童概述、自閉癥兒童評估、自閉癥兒童早期干預方法、自閉癥兒童早期干預案例等內容。兒童孤獨癥是廣泛性發(fā)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起病于嬰幼兒期,主要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fā)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fā)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語言與交流障礙是孤獨癥的重要癥狀,是大多數(shù)兒童就診的主要原因。語言與交流障礙可以表現(xiàn)為多種形式,多數(shù)孤獨癥兒童有語言發(fā)育延遲或障礙,通常在兩歲和三歲時仍然不會說話,或者在正常語言發(fā)育后出現(xiàn)語言倒退,在2~3歲以前有表達性語言,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喪失,終身沉默不語或在極少數(shù)情況下使用有限的語言。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和表達運用能力均存在某種程度的障礙,歡迎點擊下載兒童自閉癥干預機制PPT哦。
兒童自閉癥干預機制PPT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wǎng)推薦的一款疾病PPT類型的PowerPoint.
特殊兒童早期干預
華中師范大學
星星的孩子
閃亮但遙不可及
難以了解
第十章 自閉癥兒童早期干預
第十章 自閉癥兒童早期干預
第一節(jié) 自閉癥兒童概述
廣泛性發(fā)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 Disorder)
發(fā)病在3歲之前
起病于嬰幼兒時期的全面性精神發(fā)育障礙
表現(xiàn):社會交往障礙、溝通模式異常、興趣與活動內容的局限、刻板與重復等
第一節(jié) 自閉癥兒童概述
廣泛性發(fā)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 Disorder)
自閉癥(Autism)
艾斯伯格綜合征(Asperger)
雷特(Rett)綜合征
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礙
未分類自閉癥(非典型性自閉癥)
第一節(jié) 自閉癥兒童概述
第一節(jié) 自閉癥兒童概述
自閉癥的定義
一種通常出現(xiàn)于3歲前的發(fā)展性障礙,它會影響語言和非語言溝通、社會互動,進而影響兒童表現(xiàn)。此外,自閉癥通常還有以下相關特征:重復活動和刻板動作、排斥環(huán)境或日常例行活動的變化,以及對感官體驗有異常反應。如果兒童的教育表現(xiàn)不佳主要是由嚴重情緒困擾所致,那么該兒童就不是自閉癥。
《殘疾人教育法案》,34 C.F.R., Part 300.7[b][1],2004
第一節(jié) 自閉癥兒童概述
10年前
1 :10,000
第一節(jié) 自閉癥兒童概述
自閉癥兒童數(shù)量為何大幅度提高?
1.診斷標準越來越寬泛
2.醫(yī)學界、心理學界、教育界和公眾對自閉癥的關注度提高
3.診斷中常出現(xiàn)一種“診斷替代”現(xiàn)象,即將以往診斷為智力障礙或學習障礙的個體現(xiàn)在診斷為自閉癥癥候群
第一節(jié) 自閉癥兒童概述
除雷特綜合征(Rett syndrome)絕大多數(shù)為女性外,自閉癥癥候群的其他障礙的男性出現(xiàn)率高于女性(3:1 4:1)
(Rett綜合征是自閉癥候群中非常罕見的一種遺傳性疾病,其特點是在正常發(fā)展后出現(xiàn)認知能力的嚴重倒退。)
中國自閉癥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
1、2006年人口普查,首次自閉癥癥納入精神殘疾范疇。
2、2007年,全國31個省市殘聯(lián)開始自閉癥的試點康復工作。
3、2011年,自閉癥康復救助補助開始。
4、2012年,國家教育部提出十二五規(guī)劃期間,要新建一批自閉癥學校。
5、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自閉癥兒童開始進入特殊教育學校以及普通學校進行隨班就讀。(北京等地的培智學校自閉癥兒童占了相當一部分),自閉癥兒童的教育將成為未來培智學校的主體之一。
第一節(jié) 自閉癥兒童概述
社會互動缺陷、溝通缺陷和重復刻板行為模式
認知缺陷、異常的感知覺
1、社會互動缺陷
社會性應答缺陷(deficit in social responsiveness):
嬰兒期、學步期:無法對他人給予的托舉或擁抱作出正常的回應
幼兒期:對父母、兄弟姐妹或老師們的回應與對陌生人并沒有什么不同
在社會情境中不會微笑,但是在沒有任何有趣的事情發(fā)生時他們卻會微笑或大笑
目光注視明顯不同于常人;時常避免與他人進行目光接觸或不看他人的眼睛。
第一節(jié) 自閉癥兒童概述
1、社會互動缺陷
社會性應答缺陷(deficit in social responsiveness):
對他人幾乎或完全不感興趣,但對物體有濃厚興趣。
無法學會正常地玩游戲。
無法與父母形成正常的依戀關系,無法與同伴們建立起友誼關系。
第一節(jié) 自閉癥兒童概述
2、溝通缺陷
缺乏溝通意向(communicative intent):
缺乏為實現(xiàn)某些社會性目的而進行溝通的意愿。
50%的自閉癥個體是“緘默的”(mute);不使用或幾乎不使用語言。
有語言的自閉癥個體的口語在語調、語速、音量和內容上都有異常。
言語是“機械式的”,或出現(xiàn)回聲式語言,即鸚鵡學舌般地重復所聽到的內容。
顛倒代詞(例如,“你”和“我”不區(qū)分,或者用“他/她”而非“我”來稱呼自己)
難以將語言這一工具用于社會互動。
第一節(jié) 自閉癥兒童概述
3、重復刻板的行為模式
刻板行為:
重復的、儀式化的動作行為(旋轉、轉動物體、拍手、搖晃等)
極端癡迷或沉醉于某物體或是有非常狹窄的興趣范圍。
周圍環(huán)境的細微變化或日常安排的小小變動都會讓他們煩躁不安;一些自閉癥個體會堅持一成不變,極其難以接受變化或過渡。
第一節(jié) 自閉癥兒童概述
4、認知缺陷
獨特的認知加工障礙:
自閉癥兒童難以編碼和分類信息,只能理解字面意思
根據(jù)事物的空間位置而非概念對事物加以識記(Schuler,1995)
“回聲箱式記憶儲存”(echo box-like memory store)策略(Grandin,1995;Hermelin,1976)
突出的視覺空間能力
自閉癥天才(autistic savant)(10%)
第一節(jié) 自閉癥兒童概述
5、異常的感知覺
對環(huán)境中的特定刺激要么反應過度要么反應遲鈍:
第一節(jié) 自閉癥兒童概述
5、異常的感知覺
對感覺混合現(xiàn)象(神經(jīng)學上,通感synaesthesia)
刺激一種感覺或認知系統(tǒng)會激活另一種感覺或認知系統(tǒng)。
丹尼爾·塔米特(Daniel Tammet)
“我出生于1979年1月31日,一個星期三。我知道那天是星期三,因為我知道那個日期是憂郁的,星期三一直是憂郁的,就像數(shù)字9或嘈雜的爭論聲……”
——生于憂郁之日(Born on a Blue Day)
第一節(jié) 自閉癥兒童概述
5、異常的感知覺
對感覺混合現(xiàn)象(神經(jīng)學上,通感synaesthesia)
刺激一種感覺或認知系統(tǒng)會激活另一種感覺或認知系統(tǒng)。
丹尼爾·塔米特(Daniel Tammet)
“我出生于1979年1月31日,一個星期三。我知道那天是星期三,因為我知道那個日期是憂郁的,星期三一直是憂郁的,就像數(shù)字9或嘈雜的爭論聲……”
——生于憂郁之日(Born on a Blue Day)
第一節(jié) 自閉癥兒童概述
社會互動缺陷
對社會性線索理解困難是造成其社會互動缺陷的主要原因。
無法理解什么是適當?shù)纳鐣袨?span style="display:none">iE9紅軟基地
隱性課程(Hidden curriculum)可以抓住其社會障礙的本質。
日常生活中的“要求與禁忌”,大多數(shù)人可以幾乎無須他人教授即可習得;這些行為舉止時我們大多數(shù)人視之為理所當然的。
非常字面化地理解他人的話,導致其社交時往往處于尷尬境地。
第一節(jié) 自閉癥兒童概述
溝通技能缺陷
在語用(pragmatics),即語言的社會性使用上存在困難。
言語常常出現(xiàn)異常,如語音單調、說話聲音過大,速度過快或過慢,不擅長在對話中輪流講話,自言自語,一再重復講述同一件事等。
語用障礙影響了非語言溝通技能:
說話時距離他人過近,超過了人們習慣上所能接受的距離;
長時間凝視他人;
保持異常的身體姿勢;
無法與他人進行目光接觸或沒有面部表情,因而無法發(fā)出感興趣、贊同或反對的信號;
不會使用或不能理解手勢和面部表情。
第一節(jié) 視力障礙兒童概述
1、早期病因理論
漢斯·阿斯伯格:自閉癥有生物和遺傳方面的原因(Hewetson,2002)
Kanner認同自閉癥的生物學病因;自閉癥兒童的父母并不“親切”
20世紀60年代 “精神分析理論”(psychoanalytic)
父母尤其是母親是導致兒童自閉癥的原因(布魯·貝特爾海姆)“冰箱母親”(refrigerator moms)
第一節(jié) 視力障礙兒童概述
2、當今病因理論
病因在于神經(jīng)而非人際關系。
基因
神經(jīng)學的基礎:大腦癲癇或認知缺陷、鏡像神經(jīng)元功能失調(難以理解他人情緒)、幼兒期的“超大”腦袋(生長激素水平過高)
遺傳學基礎:家族中有自閉癥,其他成員患病幾率高于他人50-200倍;同卵、異卵雙胞胎的研究;基因突變(少)
不存在“單一”的“自閉癥基因”,多基因共同作用
第二節(jié) 自閉癥兒童評估
第二節(jié) 自閉癥兒童評估
第二節(jié) 自閉癥兒童評估
第二節(jié) 自閉癥兒童評估
第二節(jié) 自閉癥兒童評估
第二節(jié) 自閉癥兒童評估
第二節(jié) 自閉癥兒童評估
第二節(jié) 自閉癥兒童評估
第二節(jié) 自閉癥兒童評估
第二節(jié) 自閉癥兒童評估
第二節(jié) 自閉癥兒童評估
第二節(jié) 自閉癥兒童評估
第二節(jié) 自閉癥兒童評估
第二節(jié) 自閉癥兒童評估
第三節(jié) 自閉癥兒童早期干預內容和方法
感知覺能力早期干預
感覺統(tǒng)合訓練
創(chuàng)始人:美國心理學家、南加州大學的艾爾絲(J.Ayres)博士于1969年提出
感覺統(tǒng)合:人的大腦將從各種感覺器官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多次分析、綜合處理、并作出正確應答,使個體在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中和諧有效地運作。
理論:人體對環(huán)境所作的任何反應,都是以感覺輸入為前提,而反應的形式、程度等則與大腦的統(tǒng)合作用有關。
感知覺能力早期干預
感覺統(tǒng)合訓練
感覺統(tǒng)合失調:觸覺、前庭覺、本體覺
感覺統(tǒng)合訓練:培養(yǎng)視覺空間知覺的發(fā)展,提高讀、寫、語言等認知機能。
關鍵期:3-7歲;2-3歲自閉癥兒童感統(tǒng)訓練最佳時期
理論基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可塑性、發(fā)育的連續(xù)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分工、適應性行為、內驅力。
感知覺能力早期干預
感覺統(tǒng)合訓練
原則:
讓兒童感到快樂而不是壓力
兒童是主角,尊重兒童對感覺刺激的需要和選擇
控制環(huán)境兒童以適當?shù)母杏X刺激,從而改善其感覺統(tǒng)合能力作出適應性反應,不要孩子如何做
訓練過程中,給孩子積極反饋,并于家長分享孩子成功
感知覺能力早期干預
感覺統(tǒng)合訓練
主要方法:針對前庭功能失調的訓練
目的:刺激皮膚和前庭系統(tǒng)(重力感和平衡感)
時間:20-30分鐘
方法:
旋轉木馬、轉椅、吊網(wǎng)(旋轉性運動)
大籠球(搖晃性運動)
平衡木(平衡能力)
蹦床跳躍、草地翻滾
木制勺子運彩球、拍球(平衡)
蕩秋千(速度感)、滑板車(距離感)
感知覺能力早期干預
感覺統(tǒng)合訓練
主要方法:針對觸覺過敏的訓練
時間:觸覺刺激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chǎn)生影響的時間約在刺激30分鐘以后,時間越長越好。(考慮兒童耐受性)
方法:
刷摩兒童身體游戲
軟墊三明治游戲
擠壓按摩
球池中翻滾
感知覺能力早期干預
感覺統(tǒng)合訓練
主要方法:針對本體感覺的訓練
本體感覺:肌肉的收縮與伸張、彎曲、伸直、推拉、旋轉以及兩根骨骼之間的關節(jié)的壓縮引起的感覺信息。(平衡感和觸覺發(fā)展)
方法:
頭部四肢運動,上下左右擺動
利用生活情境訓練提重物、走樓梯
墊子上設置障礙,讓兒童匍匐爬行前進
閉眼觸摸物體、指認物體
感知覺能力早期干預
聽覺統(tǒng)合訓練
創(chuàng)始人:法國耳鼻喉醫(yī)生貝哈爾(G.Berard)1960(聽覺敏感自閉癥兒童)
方法:檢測兒童敏感頻率-過濾器減弱聽覺敏感的音閾-播放調整過的音樂。
適應人群:2-4歲兒童
感知覺能力早期干預
視覺異常干預
訓練內容:目光注視、視覺追隨、視覺辨別
目光注視:引導兒童注視自己或身體的某部位
視覺追蹤:追隨某個目標移動目光
視覺辨別:采取色彩對比強烈的物體
言語-語言能力早期干預
語言理解能力訓練
主要方法:
1.認知能力輔助訓練
方法:
大量語言刺激,強化、積累
與音樂治療結合
2.視覺信息輔助訓練
方法:
視覺材料輔助語言理解:視覺材料與聲音聯(lián)接
言語-語言能力早期干預
言語表達能力的訓練
目的:激發(fā)言語表達動機
主要方法:圖片交換溝通系統(tǒng)(PECS)
方法:
物品交換(The Physical Exchange)
擴充自發(fā)性能力(Expanding Spontaneity)
區(qū)辨訓練(Picture Discrimination)
句型結構(Sentence Structure)
反應性語言訓練(Responding to “What do you want?”)
自發(fā)性反應訓練(Responsive and Spontaneous Commenting)
言語-語言能力早期干預
言語表達能力的訓練
無語言自閉癥兒童的訓練
語用上存在問題的自閉癥兒童的訓練
認知能力早期干預
注意訓練
目的:關注周圍世界的行為習慣
主要方法:強化、小步驟)
舉例:
呼叫應答能力
認知能力早期干預
記憶能力訓練
材料:圖片、動畫
主要方法:比較記憶法
認知能力早期干預
思維能力訓練
內容:思維能力、思維方式
主要方法:
舉例
認識交通工具——概括能力
認識漂浮現(xiàn)象——推理能力
手口如一點數(shù)物品——邏輯思維能力訓練
社會性能力的早期干預
方法:游戲訓練、社會故事法等
主要干預目標:目光注視的能力、依戀感的建立、建立同伴關系能力、動作表情表達能力和玩游戲的能力
目光注視和對社會交往信號注意的訓練
自我意識的養(yǎng)成
建立依戀感
情緒情感的自我控制(ABC療法)
誘發(fā)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信念(Beliefs)-后果(Consequence)
社會故事
自理能力的早期干預
內容:飲食能力、穿脫衣服、洗漱能力等
方法:
ABA訓練方法
行為步驟分解
強化練習與反饋
輔助指導
干預方法
應用行為分析法(ABA)
1.起源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1960年美國加州大學洛瓦思博士倡導
是根據(jù)行為理論發(fā)展演變而來的完整的行為訓練方法
其核心是回合式教學法(Discrete Trial Teaching)或者離散單元教法(DTT)
應用行為分析ABA
2.行為主義理論
強化(正強化、負強化)
懲罰(正懲罰、負懲罰)
行為塑造(任務分析法)
強化物
非社會性強化物(原級)——食品、活動、玩具、休息
社會性強化物(次級)——表揚、擁抱、碰頭、癢癢、擊掌)
應用行為分析ABA
3.回合式教學法(DTT)
訓練課題或者任務分解成最小,把最簡單的元素呈現(xiàn)給孩子,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教,每個步驟都通過一個輔助,反復幾個回合,逐步完成
例子——穿襪子
(1)打開襪口
(2)雙手拉開襪口,腳伸進去
(3)雙手把襪子拉過腳跟
(4)雙手拉著襪口,往上提
應用行為分析ABA
4. 主要形式
干預人員與自閉癥兒童一對一的訓練,每周干預時間30-40小時(強化療法)
應用行為分析ABA
5.主要程序
(1)教師的指令
簡單易懂;
給出指令后等待3-5秒
應用行為分析ABA
5.主要程序
(2)兒童相應的語言或動作
必要的輔助
身體輔助、師示范、環(huán)境或位置輔助、視覺輔助、語言輔助
連續(xù)兩次失敗后開始輔助;輔助后獎勵少于獨立完成時的獎勵
應用行為分析ABA
5.主要程序
(3)有效反饋
及時
明確表揚反饋和批評反饋
獎勵事先準備并符合兒童喜好
結構化教育法TEACCH
1.什么是TEACCH(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
1972年美國北卡羅萊那州議會通過立法建立了自閉癥和社交障礙兒童治療教育部門(TEACCH)該部門設在美國北卡羅萊那大學。
TEACCH項目是美國北卡羅萊那大學的一個公共衛(wèi)生項目,是一個以社區(qū)為基礎,旨在改進孤獨癥和社交障礙兒童與家庭、親人、社會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項目。
結構化教育法TEACCH
2.TEACCH的影響
經(jīng)過三十年的研究,TEACCH已成為一項對孤獨癥兒童治療和教育非常有效的綜合性教育措施。據(jù)統(tǒng)計,經(jīng)過TEACCH訓練的孤獨癥兒童中有47%可回歸社會。
美國有45個州,全世界有20多個國家已開始進行結構化教育,包括美國、英國、丹麥、瑞典、法國、比利時、冰島、巴西、新加坡、沙特、科威特、俄羅斯、波蘭和我國的臺灣、香港等。
結構化教育法TEACCH
3.TEACCH的內容及特點
TEACCH項目包括:診斷、評價、結構化教育、個體發(fā)育計劃、社會技巧訓練、職業(yè)訓練、家庭和社區(qū)計劃,以及父母訓練和咨詢。
TEACCH的理念是自閉癥人士有其獨特文化,教師先要了解他們的文化,再跟據(jù)他們的文化設計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模式。
TEACCH其中一個特點是「結構化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模式都有固定的結構和規(guī)律。
結構化教育法TEACCH
4、結構化教學
(1)視覺安排(環(huán)境、材料、程序使用視覺線索)
(2)常規(guī)(建立一些慣性程序,如完成籃表示結束)
(3)環(huán)境安排(區(qū)分各種空間——學習區(qū)、進餐區(qū))
(4)時間程序表(活動的先后順序)
(5)個人工作系統(tǒng)(兒童獨立工作的系統(tǒng))
(1)視覺安排
(1)視覺安排
(1)視覺安排-陌生環(huán)境視覺安排
(2)常規(guī):學生的工作籃由上而下編成1至4號順序以訓練學生順序的工作
(2)常規(guī):由左而右的工作順序訓練
(3)環(huán)境安排:各種活動區(qū)域
(3)環(huán)境安排:閱讀區(qū)
(3)環(huán)境安排: 社交區(qū)
(3)環(huán)境安排:休閑區(qū)
(3)環(huán)境安排:音樂區(qū)
(3)環(huán)境安排:個別輔導區(qū)
(4)時間程序表:文字時間表
(4)時間程序表:廁所
(4)時間程序表:刷牙
(4)時間程序表:收拾衣服
(4)時間程序表:游泳
(5)個人工作系統(tǒng)
(5)個人工作系統(tǒng):五個學生的時間表
地板時光法
坐在地板上和兒童互動,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讓兒童通過游戲互動和做事來學習,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建立眼神交流、邏輯思維交流、語言交流以及情感之間的交流。
美國斯坦利·格林斯藩及其工作團隊創(chuàng)設
以發(fā)展和關懷為取向的干預模式:
第一部分:家長和兒童一起進行干預活動,創(chuàng)設兒童成長所必需的經(jīng)驗
第二部分:臨床工作人員與兒童一起,遵循早期干預的原則,使用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合理應對兒童的行為問題,并促進兒童的發(fā)展
第三部分:家長必需理性面對兒童在不同階段所出現(xiàn)的一些行為與心理問題,建構一個穩(wěn)健的干預支持系統(tǒng)
地板時光法
以發(fā)展和關懷為取向的干預模式:
第一部分:家長和兒童一起進行干預活動,創(chuàng)設兒童成長所必需的經(jīng)驗
第二部分:臨床工作人員與兒童一起,遵循早期干預的原則,使用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合理應對兒童的行為問題,并促進兒童的發(fā)展
第三部分:家長必需理性面對兒童在不同階段所出現(xiàn)的一些行為與心理問題,建構一個穩(wěn)健的干預支持系統(tǒng)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Lz-JqndyzE/
地板時光法
早期干預與日常生活中的互動和游戲一樣,充滿自發(fā)性和趣味性,不同之處在于干預人員在與兒童互動的過程中還附帶促進發(fā)展的角色。
對孩子而言這個角色是一個非常主動的游戲伙伴
人際關系發(fā)展干預法
1995年,史蒂文·E·格斯。⊿teve E. Gutstein)
著眼于自閉癥兒童的核心障礙,重視社交體系中的靜動態(tài)系統(tǒng)的變化,同時根據(jù)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靈活借鑒正常兒童人際關系技能發(fā)展的模式,系統(tǒng)總結自閉癥兒童在人際關系發(fā)展上的六大缺陷
情感參照能力、社會性調適能力、陳述性語言、靈活的思維方式、社交信息處理、前瞻和回顧能力
人際關系發(fā)展干預法
評估
確定兒童適宜的發(fā)展目標
與家長及其他干預人員的確認
準備訓練環(huán)境
規(guī)劃干預時間
經(jīng)驗分享
建構簡單適宜的活動
干預治療權由治療師轉向家長
互動的控制權轉向兒童的伙伴
幫助兒童選擇適當?shù)幕锇?span style="display:none">iE9紅軟基地
在活動中加入更多的元素
盡可能符合自然生活環(huán)境
其他方法
藥物治療法
感統(tǒng)訓練法
音樂治療法
……
復習與思考
如何界定自閉癥兒童?
自閉癥兒童的臨床特征有哪些?
簡述自閉癥兒童的診斷標準
對自閉癥兒童進行評估要注意哪些事項?
對自閉癥兒童進行早期干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兒童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