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1.16MB
- 素材授權: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ppt
- 上傳時間:
- 2018-01-30
- 素材編號:
- 94696
- 素材類別:
- 語文課件
-
素材預覽
這是一個關于編鐘優(yōu)秀教案課件PPT,主要是介紹了編鐘的代表,編鐘的歷史,編鐘代表------曾侯乙編鐘,編鐘------古文明的絢爛,編鐘對后世的影響等,歡迎點擊下載編鐘優(yōu)秀教案課件PPT哦。編鐘雖作為一種較為古老的打擊樂器,但其音質、音準、音色等方面,絕不遜色于:排鼓、大鼓,大鑼、小鑼、大镲、小镲、缽等民族打擊樂器,也不遜色于:定音鼓、馬林巴、鋁板琴、大軍鼓、小軍鼓等西洋打擊樂器,更不遜色于架子鼓等爵士打擊樂器。其地位已在世界打擊樂界中根深蒂固。
編鐘優(yōu)秀教案課件PPT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推薦的一款語文課件類型的PowerPoint.
編鐘古韻 12電編 128303161 鄭玉婷編鐘------逐漸面世 1957年在河南信陽地區(qū)發(fā)現了戰(zhàn)國楚墓中一套木質編鐘共13個。 1978年夏湖北隨縣城郊的擂鼓墩出土戰(zhàn)國初期的曾侯乙墓編鐘,共六十五枚,重兩千五百多公斤,皆為青銅制造,被稱為古代編鐘之王。每個鐘體上都刻有錯金篆體銘文,正面刻“曾候乙乍時” 1985年8月25日西安楊家村出土了西周時期編鐘一架。這架大型編鐘,總重量為340公斤。它在西周考古發(fā)現中是不多見的稀世文物。 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在殷代大型王室墓葬妣辛墓中,發(fā)現了有五枚一套的編鐘,可構成四聲音階序列。 2000年山東濟南章丘市洛莊西漢墓14號樂器坑出土了樂器149件,超過了曾侯乙墓。其中有編鐘19件、編磬107件,其他還有錞于、鉦、鈴、串鈴、瑟、建鼓、小扁鼓、懸鼓和笙(未確定)等十余種。具有很高的音樂考古價值。 2000年2月,湖北荊州戰(zhàn)國楚墓發(fā)掘出兩套大型編鐘,各由14件組成,青銅制造,高0.72米。 2012年2月,江蘇省宿遷市一施工工地的戰(zhàn)國古墓完成考古發(fā)掘,在其豐富的文物中,成套的9個青銅編鐘尤顯珍貴。9個乳釘紋青銅編鐘出土時從南到北按照大小依次排開,其高度從26厘米到15厘米不等,不僅完整成套,其鈕孔仍清晰可見。青銅編鐘的發(fā)現,不僅在宿遷屬首次,就是在整個江蘇都極為罕見。 2012年6月,湖北宜昌枝江市一工地發(fā)現11件編鐘。這些編鐘上有文字還有精美圖案。經過相關文物專家辨認,其中一個編鐘上的銘文是16個字:“楚季寶鐘,氒 (厥)孫廼(乃)獻。工公其邁(萬)年受氒(厥)福”。 2013年7月3日,湖北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編鐘,或將改變對鐘的起源的認識。編鐘歷史 漢族古代大型打擊樂器,編鐘興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戰(zhàn)國直至秦漢。中國是制造和使用樂鐘最早的國家。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fā)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鐘,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發(fā)現我國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鐘,那時候 的編鐘一般是由大小 3 枚組合起來編鐘圖片二的。春秋末期到戰(zhàn)國時期的編鐘數目就逐漸增多了,有 9 枚一組的和 13 枚 一組的。 編鐘是西周時代祭祀、朝聘、宴享、歌伎的主要和聲樂器,尤其適合于伴奏,富有中國古樂的獨特風貌。西周時還以此禮樂制度規(guī)定名位、等級。編鐘是王公貴族權勢的標志。編鐘原理編鐘的發(fā)聲原理大體是,編鐘的鐘體小,音調就高,音量也。荤婓w大,音調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鑄造時的尺寸和形狀對編鐘有重要的影響。我們的祖先早在兩干四百多年前就摸索出了銅、錫、鉛三種成份的最佳配方,以獲得優(yōu)美的音色;掌握了鐘體大小,鐘壁厚薄與音高的嚴格比例,鑄造出不同音高的編制系列;設計了“合瓦式”的獨特鐘形與復雜的鐘腔結構,形成了奇妙的一鐘雙音和優(yōu)美的旋律。經聲學專家研究,編鐘中的每只鐘都可以發(fā)出兩個不同的樂音,只要準確地敲擊鐘上標音的位置,它就能發(fā)出合乎一定頻率的樂音,在湖北隨縣出土的曾侯乙整套編鐘能奏出現代鋼琴上的所有黑白鍵的音響。這套編鐘的定音頻率為256.4赫,與現在鋼琴上的中央“C”頻率幾乎完全相等。編鐘代表------曾侯乙編鐘鐘架高大,由長短不同的兩堵立面垂直相交,呈曲尺形7根彩繪木梁兩端以蟠龍紋銅套加固,由6個佩劍武士形銅柱和8根圓柱承托,構成上、中、下三層。鐘架及掛鉤(含可以拆裝的構件)達246個。短架(左)長335、高273、長架(中、右)長748、高265厘米編鐘是古代打擊樂器,也是象征擁有者權位的禮器。主要流行于商周和春秋戰(zhàn)國時期。曾侯乙編鐘共65件,分為八組:上層3組為鈕鐘,19件;中層3組為南鐘,33件,分短枚、無枚、長枚三式;下層為兩組大型長枚甫鐘,12件,另有搏l件。最大的1件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l件通高20.2厘米,重2.4公斤。鐘體總重2,567公斤,加上鐘架(含掛鉤)銅質部分,合計4,421.48公斤。 曾侯乙編鐘是“國之瑰寶”龐大的樂器組合。全部為青銅鑄造,制作精美。鐘架呈曲尺形,銅木結構。鐘列在鐘架上分上、中、下三層。上層鐘十九件,中、下層鐘是編鐘的主體部份,分為三組,這三組鐘形制各異。一套稱為“琥鐘”,由十一件長乳甬鐘組成;第二套稱為“贏司(音sì)鐘”,由十二件短乳甬鐘組成;第三套稱為“揭鐘”,由二十三件長乳甬鐘組成。每件鐘體上都鐫刻有錯金篆體銘文,正面的鉦間部位均刻“曾侯乙乍時”(曾侯乙作)。琴它體的銘文,基本是關于五聲音階名與八個變化音名;敲擊每一只鐘的正、側都可以奏出升、降兩個音。 曾侯乙編鐘------外形特點編鐘的裝配、布局,從力學、美學、實際操作上,都顯得十分合理。全套鐘的裝飾,有人、獸、龍、花和幾何形紋,采用了圓雕、浮雕、陰刻、彩繪等多種技法,以赤、黑、黃色與青銅本色相映襯,顯得莊重肅穆,精美壯觀。 鐘架為銅木結構,呈曲尺形。橫梁木質,繪飾以漆,橫梁兩端有雕飾龍紋的青銅套。中下層橫梁各有三個佩劍銅人,以頭、手托頂梁架,中部還有銅柱加固。銅人著長袍,腰束帶,神情肅穆,是青銅人像中難得的佳作。以之作為鐘座,使編鐘更顯華貴。 曾侯乙編鐘------音域 曾侯乙編鐘的總音域達到五個八度,略次于現代的鋼琴。中聲部約占三個八度,由于有音列結構大致相同的編鐘,形成了三個重疊的聲部,幾乎能奏出完整的十二個半音,可以奏出五聲、六聲或七聲音階的音樂作品。全套編鐘音域寬廣,音列充實,音色優(yōu)美。每件鐘均有呈三度音程的兩個樂音,可以分別擊發(fā)而互不干擾,亦可同時擊發(fā)構成悅耳的和聲,證實了中國古編鐘每鐘雙音的規(guī)律。全套編鐘具有深沉渾厚的低音、圓潤淳樸的中音和清脆明快的高音。其音域自C2至D7,中心音域內具十二半音,可以旋宮轉調,演奏七聲音階的多種樂曲。音域可以達到五個八度,音階結構接近于現代的C大調七聲音階。 《歡樂頌》編鐘演奏曾侯乙編鐘------音色編鐘音樂清脆明亮,悠揚動聽,能奏出歌唱一樣的旋律,又有歌鐘之稱。 用小木槌敲擊,音色純凈,旋律優(yōu)雅,音域寬廣,表現力豐富。高音昂揚,驚天動地;低音渾厚,沉雄飛揚,演奏起來八音齊鳴,古音神韻娓娓動聽。高音區(qū)清脆,明亮,悠揚;低音區(qū)渾厚,深沉,氣勢磅礴。其中演奏出的大多數音樂與原件的差異小于正負五音分之內,為一般聽眾所難以辨別。竹枝詞(編鐘演奏) 編鐘常在宮廷中演奏,供古代君王、大臣賞樂,下面是影視劇中宮廷演奏場景,再現了歷史情景,盡顯大漢文化。大漢宮廷編鐘樂舞1 大漢宮廷編鐘樂舞2 古韻配佳人,美妙音色與曼妙舞姿,歷來是古代影視劇中唯美的表現,下面是著名電視劇中編鐘與宮廷舞蹈的完美結合,散發(fā)古典氣韻。電視劇《夢回唐朝》片段電視劇《西施》蔣勤勤版編鐘------古文明的絢爛八十年代初,湖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武漢機械工藝研究所、佛山球墨鑄鐵研究所、武漢工學院和哈爾濱科技大學等單位上百名科技人員通力協作,采用了激光全息攝影和掃找電鏡等現代技術手段,發(fā)現我們的祖先早在兩干四百多年前就摸索出了銅、錫、鉛三種成份的最佳配方,以獲得優(yōu)美的音色;掌握了鐘體大小,鐘壁厚薄與音高的嚴格比例,鑄造出不同音高的編制系列;設計了“合瓦式”的獨特鐘形與復雜的鐘腔結構,形成了奇妙的一鐘雙音和優(yōu)美的旋律。這套編鐘都能別兩個樂音,全部音域貫穿五個半八度組,高音、低音明顯,中間三個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由于有了完備的中間音,所以能在任何一個音上靈活自如地旋宮轉調。尤為可貴的是,鐘體和附件上,還篆刻有二千八百多字的錯金銘文,記載了先秦時期的樂學理論以及曾和周、楚、齊等諸侯國的律名和階名的相互對應關系,這一重大發(fā)現,據棄了所謂“中國的七聲音階是從歐洲傳來、不能旋宮轉調”的說法。 編鐘文化的傳承了使這套中華樂器史上珍貴的國寶發(fā)揮更大作用,科學工作者將曾侯乙編鐘進行復制。一九八三年一月六日至九日,中國音協、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學會、考古學會的學者專家共八十多人,在武漢對復制的編鐘進行了鑒定。專家通過聆聽和比較原件和復制品每個鐘的音色、音高,并交替欣賞原件的錄音和復制編演奏的《胡笳十八拍》、《梅花三弄》、《瀏陽河》、《圣誕夜》等中爍曲。他們認為復制品確實達到了原件的音響效果。《梅花三弄》蓬萊三仙山風景區(qū)編鐘演奏 編鐘------繼承與發(fā)展在發(fā)現研究繼承編鐘古文明的同時,我們也在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中不斷創(chuàng)新,將現代科技與五千年文化精粹相融合,向世界展示了編鐘的古典魅力,讓它至今更加光芒萬丈,無與倫比。讓世人驚嘆。 2010年世博會閉幕式,磁懸浮編鐘演奏 2008年北京奧運頒獎儀式音樂《金聲玉振》編鐘對后世影響編鐘雖作為一種較為古老的打擊樂器,但其音質、音準、音色等方面,絕不遜色于:排鼓、大鼓,大鑼、小鑼、大镲、小镲、缽等民族打擊樂器,也不遜色于:定音鼓、馬林巴、鋁板琴、大軍鼓、小軍鼓等西洋打擊樂器,更不遜色于架子鼓等爵士打擊樂器。其地位已在世界打擊樂界中根深蒂固。曾侯乙編鐘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而在隨州葉家山墓地考古發(fā)掘中,考古人員發(fā)現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編鐘,或將改變對鐘的起源的認識。形象地再現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充分顯示了我們祖先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使人大開眼界,驚嘆不已!
編鐘優(yōu)秀教案設計課件PPT:這是一個關于編鐘優(yōu)秀教案設計課件PPT,主要是1.抓住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曾侯乙編鐘的歷史由來、基本情況和重要價值。 2.小組交流,學習介紹事物的方法,引導學生從讀到寫的遷移。歡迎點擊下載編鐘優(yōu)秀教案設計課件PPT哦。本課的學習,是以學生自學為主。我以師友的形式,讓學生自己朗讀課文,結合查找到的相關資料,對課文進行系統的學習。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出一些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解答。
編鐘優(yōu)秀教案設計PPT:這是一個關于編鐘優(yōu)秀教案設計PPT,主要是1、指導學生獨立默讀課文,認識曾侯乙編鐘的神奇特點和重要價值,體會中國古代音樂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才能。2、幫助學生認識“橢、卸”;讀讀記記“悠揚動聽、贊嘆不已、淚水漣漣”等詞語。歡迎點擊下載編鐘優(yōu)秀教案設計PPT哦。幫助學生認識“橢、卸”;讀讀記記“悠揚動聽、
贊嘆不已、淚水漣漣”等詞語。《編鐘》教學PPT:這是一個關于《編鐘》教學PPT,主要是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什么是編鐘?文中主要圍繞哪一句話來介紹曾侯乙編鐘?歡迎點擊下載《編鐘》教學PPT哦。編鐘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青銅鑄成。是古人把不同的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鐘架上面而制成的。通過用木槌敲擊來演奏樂曲。既可以用于獨奏、合奏、也可以為歌舞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