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
- 343 KB
- 素材授權: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ppt
- 上傳時間:
- 2017-07-09
- 素材編號:
- 105924
- 素材類別:
- 疾病PPT
-
素材預覽
這是一個關于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PPT素材,這個ppt包含了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預防,治療等內容,新生兒破傷風(tetanus of newborn)是由破傷風厭氧芽孢梭菌由臍部侵入引起的一種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在生后7天左右發(fā)病,臨床上以全身骨骼肌的強直性痙攣、牙關緊閉為特征,故有“臍風”“七日風”“鎖口風”之稱。潛伏期大多4~8天(3~l4天)。潛伏期與出現(xiàn)癥狀到首次抽搐的時間越短,預后越差。一般以哭吵不安起病,患兒想吃,但口張不大,吸吮困難。隨后牙關緊閉,眉舉額皺,口角上牽,出現(xiàn)“苦笑”面容,雙拳緊握,上肢過度屈曲,下肢伸直,成角弓反張狀。強直性痙攣陣陣發(fā)作,間歇期肌肉收縮仍繼續(xù)存在,輕微刺激(聲、光、輕觸、飲水、輕刺等)常誘發(fā)痙攣發(fā)作。呼吸肌與喉肌痙攣引起呼吸困難、青紫、窒息;咽肌痙攣使唾液充滿口腔;膀胱及直腸括約肌痙攣可導致尿潴留和便秘;純荷裰厩逍,早期多不發(fā)熱,以后體溫升高可因全身肌肉反復強直痙攣引起,亦可因肺炎等繼發(fā)感染所致。經及時處理能度過痙攣期者,其發(fā)作逐漸減少、減輕,數(shù)周后痊愈。否則因越發(fā)越頻、缺氧窒息或繼發(fā)感染而死亡,歡迎點擊下載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PPT素材哦。
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PPT素材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推薦的一款疾病PPT類型的PowerPoint.
新生兒破傷風(neonatal tetanus)
新生兒破傷風又稱“四六風”、“臍風”、“七日風”等,是指破傷風梭狀桿菌侵入臍部、并產生痙攣毒素而引起以牙關緊閉和全身肌肉強直性痙攣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隨著我國城鄉(xiāng)新法接生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本病發(fā)病率已明顯降低。
破傷風桿菌
[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發(fā)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時用未經嚴格消毒的剪刀剪斷臍帶,或接生者雙手不潔,或出生后不注意臍部的清潔消毒,致使破傷新生兒破傷風
[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破傷風桿菌為革蘭陽性厭氧菌,廣泛存在于土壤、塵埃和糞便中。
芽胞抵抗力強,普通消毒劑無效。
破傷風桿菌→臍部→繁殖→痙攣毒素→脊髓和腦干→全身肌肉強烈持續(xù)收縮。
[臨床表現(xiàn)]
潛伏期→哭鬧→張口、吸吮困難→牙關緊閉→“苦笑”面容→角弓反張。
[臨床表現(xiàn)]
潛伏期:3~14天,多為4~7天,此期愈短、病情愈重、病死率也愈高。
早期癥狀:為哭鬧、口張不大、吃奶困難,如用壓舌板壓舌時,用力愈大、張口愈困難,有助于早期診斷。
隨后發(fā)展:牙關緊閉、面肌緊張、口角上牽、呈“苦笑”面容,伴有陣發(fā)性雙拳緊握.上肢過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張狀。
[臨床表現(xiàn)]
呼吸肌和喉肌痙攣可引起青紫、窒息。
痙攣發(fā)作時患兒神志清楚為本病的特點,任何輕微刺激即可誘發(fā)痙攣發(fā)作。
經合理治療1~4周后痙攣逐漸減輕,發(fā)作間隔時間延長,能吸乳,完全恢復約需2~3個月。
病程中常并發(fā)肺炎和敗血癥。
[預防]
嚴格執(zhí)行新法接生完全可預防本病。
在緊急情況下無消毒接生用具,可將剪刀用火燒紅冷卻后斷臍(臍帶殘端留長些,以留作再次處理),斷端涂以碘酒并用消毒敷料包扎。
一旦接生時未嚴格消毒,須在24小時內將患兒臍帶遠端剪去一段,并重新結扎、近端用3%過氧化氫或1:4000高錳酸鉀清洗后涂以2.5%碘酒,同時肌注TATl500~3000IU,或注射TIG 75~250U。
[治療]
1.護理
將患兒置于安靜、避光的環(huán)境,盡量減少刺激以減少痙攣發(fā)作。病初應暫禁食,禁食期間可通過靜脈供給營養(yǎng),癥狀減輕后試用胃管喂養(yǎng)。臍部用3%過氧化氫清洗,涂抹碘酒、酒精。
[治療]
2、控制痙攣: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1)地西泮(安定):首選
(2)苯巴比妥鈉:可與安定交替使用
(3)10%水合氯醛:
劑量每次0.5ml/kg,胃管注入或灌腸。
止痙劑使用以無刺激時無痙攣、刺激時僅肌張力增高為度。
[治療]
3、抗毒素 :愈早用愈好。
破傷風抗毒素(TAT)1~2萬IU肌注或靜脈滴注,3000IU臍周注射,用前須做皮膚過敏試驗;
破傷風免疫球蛋白(TIG)500~3000IU肌注,TIG血濃度高,半衰期長達24天,且不會發(fā)生過敏反應,但價格較昂貴。
[治療]
4.抗生素
青霉素每日20萬U/kg,或頭孢菌素、甲硝唑,靜脈滴注,7-10天,可殺滅破傷風桿菌。
5、臍部處理:
用3%過氧化氫或1:4000高錳酸鉀清洗后涂以2.5%碘酒
[治療]
6.呼吸道護理
咽肌痙攣使唾液充滿口腔, 取側臥位,以利于唾液引流。密切觀察,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 床邊應備好吸痰、吸氧、嬰兒復蘇囊等設備
[治療]
7.臍部護理
徹底清除臍部膿液及壞死組織, 用3%過氧化氫反復清洗臍部, 抑制破傷風桿菌的生長繁殖, 再用碘酒、酒精涂抹后予以暴露, 每日2~3 次,用過的敷料和棉簽應焚燒。創(chuàng)面結痂后, 每日1 次, 直至痊愈。
[治療]
8.營養(yǎng)支持
①在鎮(zhèn)靜藥發(fā)揮最大效能或鼻飼安定30 min 后進行。②注奶前將頭胸部高位側臥, 先回抽胃內殘余奶量, 如奶量超過上次喂養(yǎng)量的1/2 可暫停1 次, 鼻飼后繼續(xù)保持體位30 min~40 min, 以防食物反流。③以鼻飼母乳為宜,奶量從10 ml, q 3 h 開始, 根據(jù)胃排空情況逐漸增加奶量, 奶溫38~40℃。④以1~2 ml/min 速度緩慢、勻速注入, 以免因注入壓力不均勻, 致使胃內壓力一過性增高, 胃內壓力感受器接受擴張刺激后, 通過迷走神經反射產生感知、不適和疼痛, 引起痙攣。
[治療]
⑤本病胃管置入操作難度高, 我們在臨床實踐中總結以下經驗: 在插入至咽喉部時患兒往往會發(fā)作咽肌痙攣, 此時不可強行插入, 應稍待片刻, 在患兒痙攣發(fā)作間歇深呼吸時, 瞬間迅速通過咽喉部后, 可較易到達胃內。⑥患兒能張口及吸吮、吞咽時給予奶瓶喂養(yǎng)。
[治療]
9.環(huán)境要求
聲、光的突然變化會刺激患兒引起抽搐;純壕仓迷趩伍g, 溫、濕度適宜, 背向光源。白天光線強烈時適當遮擋, 夜間盡量避免使用強光源, 雙耳塞上干棉球。周圍人員應做到“四輕”, 各種檢查及護理操作集中在鎮(zhèn)靜劑發(fā)揮最大效能的時間進行, 動作熟練、輕、穩(wěn)、準。發(fā)熱、皮膚護理因高熱、出汗多, 應注意加強皮膚的清潔護理, 尤其皮膚皺褶、手心等處。早期肌強直持續(xù)存在,患兒雙拳緊握, 掌心潮濕, 清潔不易, 可在手掌中放一紗布卷,以保護掌心皮膚不被損傷, 還可保持掌心干燥。定時翻身, 預防褥瘡及墜積性肺炎, 做好口腔清潔, 口唇涂石蠟油保持濕潤。
[治療]
10.健康教育
對患兒家長進行健康教育, 提供心理支持, 重建信心, 并參與護理。在入院初期向家長講解本病的發(fā)病原因、治療、觀察及護理, 并指導家長做好臍部護理; 在恢復期,指導乳母耐心喂養(yǎng), 要求多抱、多按摩皮膚, 以利疾病恢復。并以通俗易懂的詞匯向患兒家長講授有關育兒知識, 包括合理喂養(yǎng)、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測量方法、神經心理發(fā)育,推廣無菌接生法,定期預防接種等。
謝謝!
新生兒破傷風ppt:這是新生兒破傷風ppt,包括了目的,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xiàn),治療,護理措施,預防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
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PPT幻燈片:這是一個關于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PPT幻燈片,這個ppt包含了概述,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破傷風痙攣毒素作用特點,臨床表現(xiàn),辯證論治,分證施治,其他治療,預防等內容,新生兒破傷風(tetanus of newborn)是由破傷風厭氧芽孢梭菌由臍部侵入引起的一種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在生后7天左右發(fā)病,臨床上以全身骨骼肌的強直性痙攣、牙關緊閉為特征,故有“臍風”“七日風”“鎖口風”之稱。潛伏期大多4~8天(3~l4天)。潛伏期與出現(xiàn)癥狀到首次抽搐的時間越短,預后越差。一般以哭吵不安起病,患兒想吃,但口張不大,吸吮困難。隨后牙關緊閉,眉舉額皺,口角上牽,出現(xiàn)“苦笑”面容,雙拳緊握,上肢過度屈曲,下肢伸直,成角弓反張狀。強直性痙攣陣陣發(fā)作,間歇期肌肉收縮仍繼續(xù)存在,輕微刺激(聲、光、輕觸、飲水、輕刺等)常誘發(fā)痙攣發(fā)作。呼吸肌與喉肌痙攣引起呼吸困難、青紫、窒息;咽肌痙攣使唾液充滿口腔;膀胱及直腸括約肌痙攣可導致尿潴留和便秘;純荷裰厩逍,早期多不發(fā)熱,以后體溫升高可因全身肌肉反復強直痙攣引起,亦可因肺炎等繼發(fā)感染所致。經及時處理能度過痙攣期者,其發(fā)作逐漸減少、減輕,數(shù)周后痊愈。否則因越發(fā)越頻、缺氧窒息或繼發(fā)感染而死亡,歡迎點擊下載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PPT幻燈片哦。
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PPT作品:這是一個關于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PPT作品,這個ppt包含了概述,病原學及傳染途徑,臨床表現(xiàn),病情估計,并發(fā)癥,診斷,診斷標準,治療,抗生素的應用等內容,新生兒破傷風( Neonatal tetanus )是指破傷風梭狀桿菌侵入臍部、并產生痙攣毒素而引起以牙關緊閉和全身肌肉強直性痙攣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解放前本病發(fā)病率及病死率都很高,是造成新生兒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解放后,由于黨和政府對婦女及兒童的關懷,衛(wèi)生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特別是普遍推行新法接生后,本病發(fā)病率已大為降低。在城市及衛(wèi)生條件較好的地區(qū),本病已甚罕見,但在廣大農村及邊遠地區(qū),本病仍時有發(fā)生,嚴重威脅新生兒的健康,因此,很好地掌握本病的防治知識,對于廣大醫(yī)務人員來說,仍屬十分必要,歡迎點擊下載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PPT作品哦。